訂閱 Facebook Group 的訊息:自建 RSS 伺服器

訂閱 Facebook Group 的訊息:自建 RSS 伺服器

feedly 是一款 Web RSS 訂閱服務,自從 Google Reader 2013 年停止服務後,我就一直使用它,但隨著社群媒體像 Facebook 或 Twitter 流行,訊息的樣貌也改變很多,最痛苦的就是在 Facebook 跟人互動,結果這些訊息都要透過 Facebook 動態來 Follow,等同於變相洗版,何況 Facebook 有自己的演算法,會篩掉它認為你沒興趣的訊息。

這幾天被 Facebook 洗版洗到受不了,外加漏掉一則重要訊息,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找一個新的訂閱方式,但偏偏 Facebook 本身不提供 RSS 訂閱服務,只好土法煉鋼,自己想辦法。

本文會用 tweeper + GCP + feedly 來完成對 Facebook 公開頁面的訂閱。讓這些消息能更好地被管理。

Fetch RSS

要訂閱消息,就要有消息來源,我們用 tweeper 來抓取 Facebook 並轉換成 RSS,這是一款 Linux 工具,首先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tweeper

使用方式非常簡單,在後面跟著 Facebook 的公開頁面

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然後在 stdout 中,就能看到抓取的資料

<?xml version="1.0"?>
<rss version="2.0" xml:base="https://facebook.com">
    <channel>
    <generator>Tweeper</generator>
    <title>Biz</title>
...

RSS 使用 XML 格式來發佈消息,這個消息文件稱為 RSS feed。RSS Reader 就是抓取這些 feeds 的 URL 來訂閱。

Install Apache

抓取下來的 feed 要給外網存取,因此需要有個網頁伺服器,我們使用最常見的 apache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安裝好後,apache 會用 80 port 提供 HTTP 服務,相關的文檔放在

/var/www/

在瀏覽器中輸入對應 IP,可以看到 apache 的畫面

當現在有一份文件需要對外提供時,可以放到 /var/www 中,外部就能得到這份文件。

Register a Domain Name

因為資安考量,我們不希望將內網曝露到外網中,想在外部架設新的 Server 來提供服務,為了方便 RSS Reader 能找到 Server Address,還需要有個 Domain Name,也就是平常說的網址,這個網址能對應到自行架設的 Server Address。Domain Name 可以向供應商購買,像 Google Domains 就有提供這個服務,價格是 20$/Year

但我們先用免費的 Domain 來測試,交大有無償提供這項服務

註冊並登入後,在網域管理的標籤下,可以新增子網域,輸入自定義的網域名稱

並在 DNS 管理中新增紀錄,輸入名稱與 IP,即可完成申請。如果已經有 GCP 的,可以在 IP 填入 GCP 的 External Address,如果還沒有,先進行下一步,取得 GCP 的 IP。

Set GCP

申請好網域後,就是要架 Server 了。外部 Server 可以用 GCP 架設,具體流程是進入 GCP,開好 VM,安裝需要的軟體,如果不知道怎麼使用 GCP,可以參考前面的文章,GCP 也有提供 apache 的安裝說明

開通 VM 時,要記得將 Firewalls 的 Allow HTTP traffic、Allow HTTPS traffic 兩項打勾,GCP 才能提供 HTTP 跟 HTTPS 的服務。

VM 設完來建立工作目錄。在家目錄底下建一個 rssfeed 資料夾,將輸出的 RSS feed 放到這個資料夾中。接著到 /var/www/html 下創建一個連結到 rssfeed,這樣一來,即使沒有管理者權限,也能在家目錄下管理檔案

mkdir rssfeed && cd rssfeed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 cloudnative.tw.xmlcd /var/www/htmlsudo ln -s ~/rssfeed ./rssfeed

完成後還要修改網路設定,到網路服務點選 Cloud DNS

建立區域,將 DNS 名稱,就是前面步驟申請的網域名填入

外部就可以用 URL 來使用 GCP 的服務了。

Subscribe RSS

現在用 feedly 訂閱剛剛製作完成的 RSS feed,打開 feedly,點選側欄的「+」號,進入探索頁面

在搜尋欄中填入 RSS 的網路位置,例如

http://example.nctu.me/rssfeed/cloudnative.tw.xml

就能在 FEEDS 的訂閱項目中看到訊息啦

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Update RSS Periodically

雖然能用 feedly 訂閱 RSS 了,但 RSS 需要定期更新,feedly 才有最新的資料能抓。我們這邊利用 Linux 的自動執行程序 cron 來做這件事。

先將執行的指令寫成腳本,打開 GCP 的 VM,輸入

mkdir cronscript && cd cronscript
vi update_fb_group.sh

內容是

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 ~/rssfeed/cloudnative.tw.xml

然後要讓 VM 能依照排程,自動執行這支腳本,因此需要使用 cron

crontab -e

打開 crontab 後有範例,依照設定定期執行的時間後,就會定期執行預設的腳本

# m h  dom mon dow   command
0 */1 * * * /home/ken/cronscript/update_fb_group.sh

第一行的 0 表示 0 分時執行,第二行的 */1 表示每小時執行,最後的 command 表示需要執行的指令。

如此一來,服務架設完成,我們有正式的 RSS feeds 了。

小結

讓我們來看看 feedly 抓資料的速度

該筆資料在 2019/12/07 14:58:24 發表,到 2019/12/08 11:17:51 時抓進 feedly,需要快一天,呃,好慢。因為我們的 cron 是每小時更新,速度慢純粹是 feedly 的問題了,依照 feedly 官方的說法,fetcher 是一小時左右抓取一次,可能它有自己的演算法,會再根據每個 feed 的活躍度修改抓取頻率?

且不管速度,至少這樣一來,我們能方便管理訊息了。我統計過,自己一天在 FB 的訊息量大約是 20+,有 feedly 能協助管理訊息後,Facebook 終於可以回歸到乾淨的版面了。

Reference

Read more

Weekly Issue 第 15 期:Go 語言從 1.25 支援 Flight Recorder

最近安排旅遊計畫,會到 Brisbane 居住三個月,突然跟熟悉的環境分開,用陌生眼光看待周圍一切,真是個特別的體驗。 世界依然在轉動,只是用了不同速度,反映在每週週報上,是項目變少了,可是內容變長了。 🗞️ 熱門新聞 Flight Recorder in Go 1.25 Go 1.25 開始支援 Flight Recorder。 以前要抓 trace,都是要等到事發後才能抓,有沒有可能事發前抓呢?有,原理很簡單,配置一塊記憶體存放臨時的 trace,如果符合條件,輸出持久化,否則丟棄,這就是 Flight Recorder。 官方給的範例很讚,像 slow request 這類例子,常常是處理 request 時遇到問題,在沒有 Flight Recorder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4 期:Product Hunt 已死

近期台灣技術圈新聞應該要算 Vibe Coding,無獨有偶的是,HN 上也談到類似的議題:行銷跟技術的界線在哪?哪些東西可以包裝成商品販售,哪些則是應該要有基本的自我審核? 🗞️ 熱門新聞 Product Hunt is Dead 有位產品創辦人寫了篇 Blog,標題比較聳動:Product Hunt 已死。 我沒特別 Follow Product Hunt,只有偶爾看看,但看完還是五味雜陳。依照文中所說,當你在 Product Hunt 發布產品後,會有一堆人來跟你說需不需要買讚,這讓我想到以前書市買榜的例子。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行銷,只是對我來說,行銷跟欺騙還是兩回事。我比較不確定的是,假設今天換個場景,改為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我會同意嗎? ✨ 科技觀點 How to Lead in a Room Full of Experts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3 期:Google 無須出售 Chrome

Chrome 的判決出來了,Google 不用分拆,只需要保障競爭者能跟它公平競爭。 這個判決有指標意義,所有人都知道 Google 長期利用 Chrome 數據改善它的搜尋引擎,讓其他廠商處於競爭劣勢。要解決這問題,最簡單方式是要求 Google 出售 Chrome,而法官在仔細評估後,給出相當審慎的判決。 我喜歡這種法律見解,具有實務與原則的平衡,法律條文不應該是照本宣科。 🗞️ 熱門新聞 Google Can Continue Paying for Firefox Search Deal, Judge Rules 以前很少注意 Chrome 的新聞,剛好最近判決出來了,看了一些。 最驚訝的是,Mozilla 有 85% 的年度收入是由 Google 給的,如果判決禁止 Google 出錢成為瀏覽器預設的搜尋引擎,將直接影響到 Mozilla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2 期:Bear 修改授權條款

通常開源專案需要面對長期維護的問題,而長期維護需要人力(開發者)物力(伺服器與基礎建設),個人開發者來說是個負擔。有些專案會有企業贊助,有些專案則是替用戶提供顧問與服務來收費維持。 這期選了 Bear 修改授權的新聞,也因為這則新聞,順道看了 Sentry 的授權模式。我們都希望擁有健康的開發生態,而授權條款很大程度左右了這點。 🗞️ 熱門新聞 Bear changes license to Elastic License Blog 平台工具 Bear 修改授權,原本是 MIT,現在改用 Elastic License。 看開發者的說法,原因是有人搭便車,fork 完直接部署成服務賣錢。開源不是免費勞工,這樣確實有點過分。Elastic License 的差別是不准以託管方式提供服務,算是補上這個洞。 相對 AGPL 來講,有時這種個人開發的小型專案,也不追求產業影響力,直接用 EL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