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Facebook Group 的訊息:自建 RSS 伺服器

訂閱 Facebook Group 的訊息:自建 RSS 伺服器

feedly 是一款 Web RSS 訂閱服務,自從 Google Reader 2013 年停止服務後,我就一直使用它,但隨著社群媒體像 Facebook 或 Twitter 流行,訊息的樣貌也改變很多,最痛苦的就是在 Facebook 跟人互動,結果這些訊息都要透過 Facebook 動態來 Follow,等同於變相洗版,何況 Facebook 有自己的演算法,會篩掉它認為你沒興趣的訊息。

這幾天被 Facebook 洗版洗到受不了,外加漏掉一則重要訊息,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找一個新的訂閱方式,但偏偏 Facebook 本身不提供 RSS 訂閱服務,只好土法煉鋼,自己想辦法。

本文會用 tweeper + GCP + feedly 來完成對 Facebook 公開頁面的訂閱。讓這些消息能更好地被管理。

Fetch RSS

要訂閱消息,就要有消息來源,我們用 tweeper 來抓取 Facebook 並轉換成 RSS,這是一款 Linux 工具,首先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tweeper

使用方式非常簡單,在後面跟著 Facebook 的公開頁面

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然後在 stdout 中,就能看到抓取的資料

<?xml version="1.0"?>
<rss version="2.0" xml:base="https://facebook.com">
    <channel>
    <generator>Tweeper</generator>
    <title>Biz</title>
...

RSS 使用 XML 格式來發佈消息,這個消息文件稱為 RSS feed。RSS Reader 就是抓取這些 feeds 的 URL 來訂閱。

Install Apache

抓取下來的 feed 要給外網存取,因此需要有個網頁伺服器,我們使用最常見的 apache

sudo apt-get install apache2

安裝好後,apache 會用 80 port 提供 HTTP 服務,相關的文檔放在

/var/www/

在瀏覽器中輸入對應 IP,可以看到 apache 的畫面

當現在有一份文件需要對外提供時,可以放到 /var/www 中,外部就能得到這份文件。

Register a Domain Name

因為資安考量,我們不希望將內網曝露到外網中,想在外部架設新的 Server 來提供服務,為了方便 RSS Reader 能找到 Server Address,還需要有個 Domain Name,也就是平常說的網址,這個網址能對應到自行架設的 Server Address。Domain Name 可以向供應商購買,像 Google Domains 就有提供這個服務,價格是 20$/Year

但我們先用免費的 Domain 來測試,交大有無償提供這項服務

註冊並登入後,在網域管理的標籤下,可以新增子網域,輸入自定義的網域名稱

並在 DNS 管理中新增紀錄,輸入名稱與 IP,即可完成申請。如果已經有 GCP 的,可以在 IP 填入 GCP 的 External Address,如果還沒有,先進行下一步,取得 GCP 的 IP。

Set GCP

申請好網域後,就是要架 Server 了。外部 Server 可以用 GCP 架設,具體流程是進入 GCP,開好 VM,安裝需要的軟體,如果不知道怎麼使用 GCP,可以參考前面的文章,GCP 也有提供 apache 的安裝說明

開通 VM 時,要記得將 Firewalls 的 Allow HTTP traffic、Allow HTTPS traffic 兩項打勾,GCP 才能提供 HTTP 跟 HTTPS 的服務。

VM 設完來建立工作目錄。在家目錄底下建一個 rssfeed 資料夾,將輸出的 RSS feed 放到這個資料夾中。接著到 /var/www/html 下創建一個連結到 rssfeed,這樣一來,即使沒有管理者權限,也能在家目錄下管理檔案

mkdir rssfeed && cd rssfeed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 cloudnative.tw.xmlcd /var/www/htmlsudo ln -s ~/rssfeed ./rssfeed

完成後還要修改網路設定,到網路服務點選 Cloud DNS

建立區域,將 DNS 名稱,就是前面步驟申請的網域名填入

外部就可以用 URL 來使用 GCP 的服務了。

Subscribe RSS

現在用 feedly 訂閱剛剛製作完成的 RSS feed,打開 feedly,點選側欄的「+」號,進入探索頁面

在搜尋欄中填入 RSS 的網路位置,例如

http://example.nctu.me/rssfeed/cloudnative.tw.xml

就能在 FEEDS 的訂閱項目中看到訊息啦

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Update RSS Periodically

雖然能用 feedly 訂閱 RSS 了,但 RSS 需要定期更新,feedly 才有最新的資料能抓。我們這邊利用 Linux 的自動執行程序 cron 來做這件事。

先將執行的指令寫成腳本,打開 GCP 的 VM,輸入

mkdir cronscript && cd cronscript
vi update_fb_group.sh

內容是

tweeper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loudnative.tw > ~/rssfeed/cloudnative.tw.xml

然後要讓 VM 能依照排程,自動執行這支腳本,因此需要使用 cron

crontab -e

打開 crontab 後有範例,依照設定定期執行的時間後,就會定期執行預設的腳本

# m h  dom mon dow   command
0 */1 * * * /home/ken/cronscript/update_fb_group.sh

第一行的 0 表示 0 分時執行,第二行的 */1 表示每小時執行,最後的 command 表示需要執行的指令。

如此一來,服務架設完成,我們有正式的 RSS feeds 了。

小結

讓我們來看看 feedly 抓資料的速度

該筆資料在 2019/12/07 14:58:24 發表,到 2019/12/08 11:17:51 時抓進 feedly,需要快一天,呃,好慢。因為我們的 cron 是每小時更新,速度慢純粹是 feedly 的問題了,依照 feedly 官方的說法,fetcher 是一小時左右抓取一次,可能它有自己的演算法,會再根據每個 feed 的活躍度修改抓取頻率?

且不管速度,至少這樣一來,我們能方便管理訊息了。我統計過,自己一天在 FB 的訊息量大約是 20+,有 feedly 能協助管理訊息後,Facebook 終於可以回歸到乾淨的版面了。

Reference

Read more

Weekly Issue 第 9 期:Ghost 發布 6.0 版本

Ghost Release 新版了!距離上次大版號更新,已經過了 3 年多,這幾年來,創作者經濟變化得很快,Ghost 也嘗試讓創作者更容易經營自己的內容。 我會等 6.0 發布一陣子,穩定下來後才會更新。很期待他們下一步會是什麼。 🗞️ 熱門新聞 Ghost 6.0 Ghost Release 6.0。 兩個重量級更新:支援 ActivityPub,讓 Ghost 可以 Leverage 社群媒體分發渠道;以及內建 Analytics,支援流量分析。這剛好就是兩個我最想要的功能,Great Work。 常說經營內容的痛點在,不知道如何發佈內容,不知道訪客從哪來。當然這都可以用工具協助,例如設定 GA、或者使用 Postiz 等來經營社群,可是我覺得一個好的平台應該要替創作者處理掉這些事,Ghost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8 期:數位時代的遷徙自由

以前在開發內容平台產品時,常常想,如果有天我們的使用者要離開平台,他們擁有自由嗎?在現代,數位創作者有點像是佃農,替平台生產內容,可是因為數位落差,他們沒有移動的能力。 隨著時代進步,法規應該要與時俱進,這期選了數位部的公告草案,告訴我們科技與制度可以如何相輔相成。 另外,從本期開始,加入了目錄大綱,希望讓讀者閱讀時能更容易在不同議題間切換。 🗞️ 熱門新聞 社交資料可攜權與互通性 在唐鳳那看到這則消息,最近衛城出版編輯的帳號被無預警停權,引發討論,我自己也常常焦慮,當使用這些便利的平台服務時,我們是不是交出一些沒意識到的權利? 身為個人,可行的策略是,在發布內容到平台前,先保留一份在自己手中,但這其中的不平等顯而易見。《數位選擇法案》讓我理解到,創作者有機會在一個更好更平等的環境下創作。 我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一天。 I gave the AI arms and legs – then it rejected me 在 HN 上看到的新聞,有名開發者發現自己的函式庫被用在 Claude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7 期:從 GitHub Spark 看 Prompt 工程

近期開始有人建議用 Context Engineering 來取代 Prompt Engineering,的確相較於 Prompt,Context 是更精確的用詞。前一期也提到,當 Duolingo 的 CEO 被問到 AI 是否只是模型套皮時,他也說模型一定有影響,但更多是關乎你的 Context。 那麼,業界現在是如何看待 Prompt 的呢?Github Spark 跟 V0 的例子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 熱門新聞 Using GitHub Spark to reverse engineer GitHub Spark GitHub Spark 最近推出公開預覽,讓你可以用 prompt 直接開發應用。 作者用逆向工程,找出 Spark 的 system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6 期:Duolingo CEO 看 AI 與遊戲化

現在是 AI 時代,大家都在想怎麼讓自己的產品跟 AI 掛勾,但具體要怎麼做呢?背後的思考有哪些?Duolingo 給出他們自己的觀點。 例如,現在的產品是否只是 AI 套皮,你接收使用者的問題,套上自己的提詞後,拿去給 OpenAI,要它回答你?在現在百家爭鳴的情況下,選擇哪個模型會有差嗎?AI 能帶來新用戶與新營收嗎?等等。 另外本週也選了一篇少數派的文章,談 AI 對 RSS 的影響,對 RSS 未來方向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 🗞️ 熱門新聞 Duolingo CEO Luis von Ahn wants you addicted to learning Duolingo CEO 專訪,相當紮實,推薦閱讀。 「對我們來說,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