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Issue 第 13 期:Google 無須出售 Chrome

Chrome 的判決出來了,Google 不用分拆,只需要保障競爭者能跟它公平競爭。

這個判決有指標意義,所有人都知道 Google 長期利用 Chrome 數據改善它的搜尋引擎,讓其他廠商處於競爭劣勢。要解決這問題,最簡單方式是要求 Google 出售 Chrome,而法官在仔細評估後,給出相當審慎的判決。

我喜歡這種法律見解,具有實務與原則的平衡,法律條文不應該是照本宣科。


🗞️ 熱門新聞

Google Can Continue Paying for Firefox Search Deal, Judge Rules

以前很少注意 Chrome 的新聞,剛好最近判決出來了,看了一些。

最驚訝的是,Mozilla 有 85% 的年度收入是由 Google 給的,如果判決禁止 Google 出錢成為瀏覽器預設的搜尋引擎,將直接影響到 Mozilla 的生存。

美國法官的判決相當謹慎:「切斷 Google 的付款幾乎肯定會對分銷合作夥伴、相關市場和消費者造成重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毀滅性的——下游損害,這表明不應實施廣泛的付款禁令。 」

Google 需要公開搜尋資料,這是好事,但要等詳細項目出來才知道影響範圍。

Coinbase CEO explains why he fired engineers who didn’t try AI immediately

前陣子的新聞,剛好又在 RSS 看到:Coinbase CEO 開除不使用 AI 的員工。

我想到的是 Bezos 的 API Mandate,如果配套有做好,我也贊成用類似的方式來宣示決心,否則要推動變革真的太困難了。

變革會不會成功又是另一件事。以及,被開除的人到底為什麼不用呀,我真的有點好奇。

iPlayground 2025 與現實妥協

很讚。而且超實用 👍。

還有很喜歡這句:「利用我們過去幾屆的信用,賭會有人買票,如果賭失敗了就大家來分一分虧損。 」

雖然我不寫 iOS,還是很希望看到相關的能量在台灣紮根。


✨ 科技觀點

Development Speed Is Not a Bottleneck

看起來作者寫了一系列的文章討論用 Vibe Coding 開發產品的可行性,這是最後一篇。

基本上有 5 年以上實務經驗的人,應該都不會認為開發速度是瓶頸,我就曾不只一次跟朋友說「寫個 API 很簡單,困難的是維護」。以產品來說,我認為最大的瓶頸是找到 PMF。

那如果要找到 PMF 需要寫程式,而我剛好不會呢?我覺得就像是生病了會想問 AI,可是最後還是要去看醫生一樣。

The Lack of Tech Excellence in Agile Development

看到這篇討論敏捷的理想與現實的落差,這種題目這些年來討論很多,每個人應該都有數不完的案例可以說。

同意原文這句「技術卓越並非可有可無——它是可持續敏捷性的基礎。 」說到底,敏捷也不是新東西,它談的很多東西在工程管理的領域都談過。它像是把產品管理跟工程管理的一部份放在一起,我想真的相信 PLG 的人,即使沒接觸過敏捷,也早已實施它了。

有名詞的好處是,你要跟別人溝通比較容易,說「我們在實施敏捷」比「我們設定了 XXX」更容易理解。或許就是因為它很抽象,才容易理解。

摒棄打火救急的惡習

我算是非常討厭「救火」的人,有次跟朋友討論到可觀察性的商業意義,當時只聊到對 SLO 有幫助,沒講的是,它也可以避免問題臨時發生。

依照這篇文章,可觀察性是從策略的維度來避免救火。有次我們就是靠著監測到的數字,將處理問題的時間從 3 小時壓縮到 30 分鐘,更別提有些問題是在出現前就解決了。

最困難的是文化的建立與長短期平衡,有救火文化的組織很難發展出像樣的可觀察性工程。


📌 工程實務

Effective learning: Twenty rules of formulating knowledge

最近在整理筆記,看到 Supermemo 這篇,想說怎麼跟 Anki 好像,一查之下發現還真的是同類軟體。

離開學校後,已經很久沒用這類工具來幫助記憶,我更常用卡片盒筆記的方式來幫助思考,首要原則倒是相同:都要先看見全貌,再來補充細節。

通常我的卡片都是拆成一個概念為單位來記錄,主要是有時候腦袋會突然想到一句話,但不確定出處,做成卡片索引起來輕鬆多了,也比較能確定前後脈絡,免得誤解原意。

GitHub workflows tips and tricks

GitHub Action 的 tip。

原本想說 GitHub Action 常用呀,應該都很熟了吧,還有什麼 tip,看完後發現自己都沒用過 🤣 ,學習了。

像是可以在本地執行 GitHub Action、可以無視前個步驟執行結果來執行下個步驟、可以印出 Job Summary(這樣我就不用每次都爬 log 爬半天),最大的學習是文件果然還是要好好看。

Read more

Weekly Issue 第 18 期:OpenAI 發布 AI 瀏覽器 Atlas

OpenAI 最近發布 AI 瀏覽器,加上稍早的 Sora 2,在技術圈中引起一些討論。 我認為 OpenAI 嘗試將模型領域的優勢帶到應用面,但這也讓它顯得更像是一家營利公司,而非研究單位(雖然現在沒人會把 OpenAI 當成研究單位了)。 🗞️ 熱門新聞 Dane Stuckey (OpenAI CISO) on prompt injection risks for ChatGPT Atlas Simon Willison 聊了他對 OpenAI Altas 的看法,主要是資安方面。 幾個點:1) 提示詞注入問題依然存在,而且還沒有好解法;2) OpenAI 設計了登出模式與監視模式,讓使用者更容易意識到安全性。 在我看來第二點很重要,好設計應該要避免使用者犯錯,如果 AI 瀏覽器可以在登出狀態下執行,能避免掉很多麻煩的狀況,當然這意味著沒辦法自動購物。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7 期:n8n 在 C 輪募得 180m

現在新創企業已經離不開 AI 了。像 n8n 這樣的自動化工具,重新用 AI 話題包裝後,可以在自由市場上募得鉅款;Postman 也需要在它的口號中,強調對 AI 的重要性。 我相信 AI 讓生活變得更方便,我剛到新國家,對任何事情都不熟時,AI 給了我很多幫助。但市場的話題像一場無差別的風暴,每個公司都面對一支麥克風,麥克風傳出的經 AI 編輯過的聲音。 🗞️ 熱門新聞 n8n raises $180m to get AI closer to value with orchestration n8n C 輪募了 180M 美元,沒想到它可以這麼值錢。 基於 zapier 只有 5B 的估值,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6 期:Anduril 的 MVP

近期嘗試降低 AI 相關選文,主要是因為我在閱讀時,不容易判斷內容是正確還是錯誤。本次選的「AI Evals 大辯論」在這點上就做得很棒,正反意見並陳,讓讀者知道自己哪些論點也有人支持,哪些論點具有爭議。 🗞️ 熱門新聞 The Amusement Park for Engineers 原本看是 Anduril 嘀咕幾聲(我對國防工業沒興趣),但看到一半覺得太讚了,推薦所有做產品的人閱讀。 這句話開始點亮我的眼睛:「那座臨時搭建的塔,是我們自掏腰包、為了驗證可行性而做的,幫助攔截了近一千磅的大麻,並導致數十起毒品走私逮捕 」 業界都說要做 MVP,但到底什麼是 viable?沒有 viable 的 MVP 只能稱為 prototype 而已。合作的 PM 有次說的傳神:「別人要樣品屋,但我們只有沒屋頂的牆壁。」 這篇雖然沒有講到 agile,卻做到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5 期:Go 語言從 1.25 支援 Flight Recorder

最近安排旅遊計畫,會到 Brisbane 居住三個月,突然跟熟悉的環境分開,用陌生眼光看待周圍一切,真是個特別的體驗。 世界依然在轉動,只是用了不同速度,反映在每週週報上,是項目變少了,可是內容變長了。 🗞️ 熱門新聞 Flight Recorder in Go 1.25 Go 1.25 開始支援 Flight Recorder。 以前要抓 trace,都是要等到事發後才能抓,有沒有可能事發前抓呢?有,原理很簡單,配置一塊記憶體存放臨時的 trace,如果符合條件,輸出持久化,否則丟棄,這就是 Flight Recorder。 官方給的範例很讚,像 slow request 這類例子,常常是處理 request 時遇到問題,在沒有 Flight Recorder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