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ly Issue 第 1 期:Stack Overflow 流量大跌

來自阮一峰老師的靈感與嘗試,我會在 Weekly Issue 中記錄每周值得分享的科技內容,周一發刊。多數內容都有刊在我的 XThreads Facebook 中,你可以追蹤上述社群媒體得到最新消息。這裡的性質更接近單周回顧與歷史歸檔。


🗞️ 熱門新聞

The Pulse #134: Stack overflow is almost dead

StackOverflow 的情況比我想的還糟,退化到剛成立三個月的狀況?太要命了。

我自己好奇的是 2020 年的衰退如何引起?平台治理的問題嗎?

Cloudflare service outage June 12, 2025

Cloudflare 近幾次中斷事故都有出報告,內容包括背景跟時間軸,還有改善方式,這是很正確也很重要的實踐。

我也曾經遇過幾次重要的服務停機事件,當時都會盡可能擠出時間即時更新 + 出報告。後來服務也的確越來越穩。這種問題很多都是文化層面的問題。

Ask HN: How to Deal with a Bad Manager? | Hacker News

HN 在討論「如何應對糟糕的主管? 」,對工作,我一律建議離職(?)

我猜自己不是個好主管,如果我的團隊有人走了,通常都是我的責任,像是我沒給他們舞台,或者是我沒有規畫願景,或者其他一些有的沒的。職業這種事就跟理財一樣,有時只能自己摸索,畢竟投資有賺有賠。

我的經驗是普通人沒辦法同時選擇生活跟工作,這種事只能自己決定。

WSJ:OpenAI 與 Microsoft 關係達到歷史冰點 - INSIDE

看到 OpenAI 跟微軟的新聞,無意一竿子打死,但如果 Altman 在 OpenAI 時會希望擺脫投資人對運算資源的要求,我很好奇他在 YC 時會怎麼跟新創企業談判股權。當然可能也不是他想談,畢竟現階段 OpenAI 最大的股東是,微軟。


✨ 科技觀點

Taste

這篇談品味的文章好讚,雖然有點肉麻 😆 。

「品味並非速度的對立面——它是讓速度可持續的關鍵。 」講得真好,我自己做產品的時候,也很重視 PM 的品味--更細緻講,是對產品領域的理解有多深。曾經跟團隊講「不在指標上的還是能做,只要你覺得是正確的,而且講得出為什麼。」

至於品味如何養成是另一回事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做。

Reflections on Palantir

來自 Palantir 前員工對公司的觀點。我沒想到原來無頭銜的主張也可以追溯到吉拉爾,哲學用一種很特別的方式展現對現代組織的影響。

我想多數觀點不新鮮,我待過 B2B 公司,也是仰賴 FAE 協助客戶部署。Palantir 的特別之處是它用矽谷風格在獨特賽道上競爭,如作者講的幾乎是唯一選擇。

Ghost concierge migration Service

Ghost 有 Concierge Service,禮賓服務!這好有趣喔。

我開發過類似的東西,通常就是給使用者一個網址,告訴他有自助工具能用,沒想過原來可以包裝成這樣,並安排一個人力服務。可是想想很有道理呀!因為你要確定那些 Key Account 不會錯過任何 AHA Moment。

我太喜歡這個主意了。

An Interview with “Apple in China” Author Patrick McGee

看了 Ben Thompson 對 Patrick McGee 的專訪,內容超級精彩,但因為內容要訂閱,就不轉載了。

重點是! BT 的問法好內行,例如

「你難道沒考慮過用「加州設計,中國製造」這類標題嗎?」
「這是你原本設定的架構嗎?這個三段式故事?還是我自己擅自做了後設編輯?」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 Apple 在中國零售店的故事。」

都是寫作時會在意的點,而這句「住的永遠都是君悅酒店。 」也非常精準講中敘事中的隱喻。

只能說真不愧是 BT 呀,等書上市了我一定買。

用戶質與數量的權衡

喜歡「品質與數量的取捨」這個觀點。

開股東會時,曾經被投資人問到不同渠道的用戶品質如何。事後想想是投資人在提醒我們,需要關注 DAU 的品質,而不只是數量。

品質的另一個表現是 Churn Rate,這是 SaaS 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Alphabet Investor Relations

Google 的幽默感,有時候真的很難懂。

到底誰會用 abc.xyz 當公司網址啦 😂😂😂😂


📌 工程實務

If-Else Statements Are a Gateway Drug to Complexity

這講的是 Martin Fowler 說的 Switch Statements,但說來容易做來難,要能用多型取代 Switch,代表你要知道怎麼抽象。最明顯的就是電商的折扣方案了,每種都是折扣,可是規則一大堆,非常容易寫成一堆 if/else。

什麼是 DNS CNAME 記錄?

Cloudflare 技術寫作的水平真是不可思議的高,例如這段「想像一下,一個尋寶遊戲,每個線索都指向另一個線索,最後的線索指向寶藏。帶有 CNAME 記錄的域名就像一條線索,可以將您指向另一個線索或寶藏。 」

真好奇這家公司的內部如何?

Read more

Weekly Issue 第 9 期:Ghost 發布 6.0 版本

Ghost Release 新版了!距離上次大版號更新,已經過了 3 年多,這幾年來,創作者經濟變化得很快,Ghost 也嘗試讓創作者更容易經營自己的內容。 我會等 6.0 發布一陣子,穩定下來後才會更新。很期待他們下一步會是什麼。 🗞️ 熱門新聞 Ghost 6.0 Ghost Release 6.0。 兩個重量級更新:支援 ActivityPub,讓 Ghost 可以 Leverage 社群媒體分發渠道;以及內建 Analytics,支援流量分析。這剛好就是兩個我最想要的功能,Great Work。 常說經營內容的痛點在,不知道如何發佈內容,不知道訪客從哪來。當然這都可以用工具協助,例如設定 GA、或者使用 Postiz 等來經營社群,可是我覺得一個好的平台應該要替創作者處理掉這些事,Ghost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8 期:數位時代的遷徙自由

以前在開發內容平台產品時,常常想,如果有天我們的使用者要離開平台,他們擁有自由嗎?在現代,數位創作者有點像是佃農,替平台生產內容,可是因為數位落差,他們沒有移動的能力。 隨著時代進步,法規應該要與時俱進,這期選了數位部的公告草案,告訴我們科技與制度可以如何相輔相成。 另外,從本期開始,加入了目錄大綱,希望讓讀者閱讀時能更容易在不同議題間切換。 🗞️ 熱門新聞 社交資料可攜權與互通性 在唐鳳那看到這則消息,最近衛城出版編輯的帳號被無預警停權,引發討論,我自己也常常焦慮,當使用這些便利的平台服務時,我們是不是交出一些沒意識到的權利? 身為個人,可行的策略是,在發布內容到平台前,先保留一份在自己手中,但這其中的不平等顯而易見。《數位選擇法案》讓我理解到,創作者有機會在一個更好更平等的環境下創作。 我希望台灣也能有這樣的一天。 I gave the AI arms and legs – then it rejected me 在 HN 上看到的新聞,有名開發者發現自己的函式庫被用在 Claude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7 期:從 GitHub Spark 看 Prompt 工程

近期開始有人建議用 Context Engineering 來取代 Prompt Engineering,的確相較於 Prompt,Context 是更精確的用詞。前一期也提到,當 Duolingo 的 CEO 被問到 AI 是否只是模型套皮時,他也說模型一定有影響,但更多是關乎你的 Context。 那麼,業界現在是如何看待 Prompt 的呢?Github Spark 跟 V0 的例子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 熱門新聞 Using GitHub Spark to reverse engineer GitHub Spark GitHub Spark 最近推出公開預覽,讓你可以用 prompt 直接開發應用。 作者用逆向工程,找出 Spark 的 system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6 期:Duolingo CEO 看 AI 與遊戲化

現在是 AI 時代,大家都在想怎麼讓自己的產品跟 AI 掛勾,但具體要怎麼做呢?背後的思考有哪些?Duolingo 給出他們自己的觀點。 例如,現在的產品是否只是 AI 套皮,你接收使用者的問題,套上自己的提詞後,拿去給 OpenAI,要它回答你?在現在百家爭鳴的情況下,選擇哪個模型會有差嗎?AI 能帶來新用戶與新營收嗎?等等。 另外本週也選了一篇少數派的文章,談 AI 對 RSS 的影響,對 RSS 未來方向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 🗞️ 熱門新聞 Duolingo CEO Luis von Ahn wants you addicted to learning Duolingo CEO 專訪,相當紮實,推薦閱讀。 「對我們來說,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