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oogle 開發的靜態強型別、編譯型、並發型,具垃圾回收的程式語言。由 Robert Griesemer、Rob Pike 和 Ken Thompson 設計。被稱為雲端時代的 C 語言。

Weekly Issue 第 15 期:Go 語言從 1.25 支援 Flight Recorder

最近安排旅遊計畫,會到 Brisbane 居住三個月,突然跟熟悉的環境分開,用陌生眼光看待周圍一切,真是個特別的體驗。 世界依然在轉動,只是用了不同速度,反映在每週週報上,是項目變少了,可是內容變長了。 🗞️ 熱門新聞 Flight Recorder in Go 1.25 Go 1.25 開始支援 Flight Recorder。 以前要抓 trace,都是要等到事發後才能抓,有沒有可能事發前抓呢?有,原理很簡單,配置一塊記憶體存放臨時的 trace,如果符合條件,輸出持久化,否則丟棄,這就是 Flight Recorder。 官方給的範例很讚,像 slow request 這類例子,常常是處理 request 時遇到問題,在沒有 Flight Recorder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4 期:Product Hunt 已死

近期台灣技術圈新聞應該要算 Vibe Coding,無獨有偶的是,HN 上也談到類似的議題:行銷跟技術的界線在哪?哪些東西可以包裝成商品販售,哪些則是應該要有基本的自我審核? 🗞️ 熱門新聞 Product Hunt is Dead 有位產品創辦人寫了篇 Blog,標題比較聳動:Product Hunt 已死。 我沒特別 Follow Product Hunt,只有偶爾看看,但看完還是五味雜陳。依照文中所說,當你在 Product Hunt 發布產品後,會有一堆人來跟你說需不需要買讚,這讓我想到以前書市買榜的例子。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行銷,只是對我來說,行銷跟欺騙還是兩回事。我比較不確定的是,假設今天換個場景,改為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我會同意嗎? ✨ 科技觀點 How to Lead in a Room Full of Experts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0 期:AI 機器人正造成網站負擔

隨著 LLM 變成日常的一部分,它們也在改變原有的網路生態。Fastly 的報告顯示,AI 機器人每分鐘可對網站發起高達 39K 次請求,日後造訪網站的,可能大多是機器人,而不是真人。 🗞️ 熱門新聞 Fastly warns AI bots can hit sites 39K times per minute 繼上次 Codeberg 的新聞後,Fastly 出報告指出 AI 機器人正造成網站營運負擔。 大多觀點延續幾個月來的趨勢:「網站負載增長主要並非來自人類訪客,而是代表聊天機器人公司運作的自動爬蟲與抓取程式。 」值得注意的是,AI Fetcher 的數量也在增加中,我猜這多少暗示了用戶搜尋資料的行為正在變化。 Meta 占了所有 AI 流量的 52% 🙄 ,相對下 Anthropic 只佔 3.76%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7 期:從 GitHub Spark 看 Prompt 工程

近期開始有人建議用 Context Engineering 來取代 Prompt Engineering,的確相較於 Prompt,Context 是更精確的用詞。前一期也提到,當 Duolingo 的 CEO 被問到 AI 是否只是模型套皮時,他也說模型一定有影響,但更多是關乎你的 Context。 那麼,業界現在是如何看待 Prompt 的呢?Github Spark 跟 V0 的例子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 熱門新聞 Using GitHub Spark to reverse engineer GitHub Spark GitHub Spark 最近推出公開預覽,讓你可以用 prompt 直接開發應用。 作者用逆向工程,找出 Spark 的 system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6 期:Duolingo CEO 看 AI 與遊戲化

現在是 AI 時代,大家都在想怎麼讓自己的產品跟 AI 掛勾,但具體要怎麼做呢?背後的思考有哪些?Duolingo 給出他們自己的觀點。 例如,現在的產品是否只是 AI 套皮,你接收使用者的問題,套上自己的提詞後,拿去給 OpenAI,要它回答你?在現在百家爭鳴的情況下,選擇哪個模型會有差嗎?AI 能帶來新用戶與新營收嗎?等等。 另外本週也選了一篇少數派的文章,談 AI 對 RSS 的影響,對 RSS 未來方向有興趣的人不妨看看。 🗞️ 熱門新聞 Duolingo CEO Luis von Ahn wants you addicted to learning Duolingo CEO 專訪,相當紮實,推薦閱讀。 「對我們來說,

By Ken Chen
標準化之路:Go 1.23 中的迭代器

Go

標準化之路:Go 1.23 中的迭代器

Ian Lance Taylor 在 "Range Over Function Types" 這篇文章聊到 iterator 誕生的原因。如果我們有兩個容器,稱為集合(Set),想要取得這兩個集合中的不重複元素,加到新的集合中形成聯集,我們可以寫個 Union 函式來執行 // Set holds a set of elements. type Set[E comparable] struct { m map[E]struct{} } // Union returns the union of two sets. func Union[E comparable](s1, s2 *Set[

By Ken Chen

Go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掌握生命週期

從併發的角度來看,Goroutine 跟 Thread 的概念很類似,都是將任務交給一個執行單元來處理。然而不同的是,Goroutine 將調度放在用戶態,因此更加輕量,也能避免多餘的 Context Switch。我們可以說,Go 的併發處理是由語言原生支援,有著更好的開發者體驗,但也因此更容易忘記底層仍存在著輕量成本,當這些成本積沙成塔,就會造成 Out of Memory。這篇文章會從 Goroutine 的生命週期切入,試著說明在併發的情境中,應該如何保持 Goroutine 的正常運作。 因為這篇講的內容會比較底層,如果對應用情境不熟的人,建議先看過同系列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由錯誤處理談起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值是怎麼傳遞?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管理 Worker Pool 再回來看這篇,應該會更容易理解。 Goroutine 的資源使用量 讓我們看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現在同時開

By Ken Chen

Go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管理 Worker Pool

併發會需要多個 Goroutine 來同時執行任務,Goroutine 雖然輕量,也還是有配置成本,如果每次新的任務進來,都需要重新建立並配置 Goroutine,一方面不容易管理 Goroutine 的記憶體,一方面也會消耗 CPU 的運算效能。這時 Worker Pool 就登場了,我們可以在執行前,先將 Goroutine 配置好放到資源池中,要用時再調用閒置資源來處理,藉此資源回收重複利用。這篇文章會從 0 開始建立 Work Pool,試著丟進不同的場景需求,看看如何實現。 基本的 Worker Pool Worker Pool 的概念可以用這張圖來解釋 Job 會放在 Queue 中送給 Pool 內配置好的 Worker,Worker 處理完後再將結果送到另一個 Queue 內。因為這是很常見的併發模式,

By Ken Chen

Go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值是怎麼傳遞?

當併發時,每個 Goroutine 可以看成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他們維護著自己的 Call Stack,彼此互不干涉。如果希望這些默默運行的 Goroutine 攜手完成任務,就要在他們之間建立一種通訊方式。在 Go 中,資訊應該如何被傳遞?其中的權衡又有哪些?這篇文章會介紹 Goroutine 常用的三種值的傳遞方式,以及相關衍生議題。 使用閉包取得值 第一種方式是使用閉包。先來想想輸出應該要長怎樣,假設建立 100 個 Goroutine,每個 Goroutine 會收到一個值並印出來,傳給 Goroutine 的值應該都要不同,最後印出來的結果會是 0 到 99。這裡用 time.Sleep 模擬長時間的處理,用 println 印出值來觀察操作結果。程式碼是 func main() { var wg

By Ken Chen

Go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由錯誤處理談起

當需要同時執行多個任務時,Go 開發者會多開 Goroutine 來分擔任務,這稱為併發。併發聽起來似乎很理想,能其他任務等待時,照樣執行需要運算的任務,有效利用 CPU 資源,但如果要用在生產環境,它也需要完善的管理機制。想想看,Goroutine 在哪個情況下會被啟動?哪個情況下會結束?如果任務需要回傳結果,它應該要怎麼回傳?而如果執行中發生錯誤,又應該怎麼處理? 我們可以稱呼這類主題為「併發治理」,需要開發者理解執行期的運作,而如何處理好 Goroutine 的開始與結束,讓錯誤能被意識到,可說是併發治理的第一關。 基本併發 來看個基本的併發操作。我們起 100 個 Goroutine,讓它們處理任務。如果執行時發生 error,就呼叫 HandleError 處理錯誤。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for i

By Ken Chen

Web

OAuth 2.0:用 Go 跟 Google 要資料

在上一篇的結論中,我們講到開發者通常最想知道,開發 OAuth 2.0 客戶端需要什麼知識。後端工程師要實現 OAuth 2.0,最常見的情境是開發一個客戶端應用,用來存取資源擁有者的受保護資源。因此在這篇中,我們將用 Go 來牛刀小試一番,開發一個網路應用,它會取得使用者同意後,跟 Google 拿取使用者姓名並顯示出來。 註冊客戶端 不是隨便哪個應用都能跟 Google 授權伺服器申請授權,要跟授權伺服器互動,首先要人家願意信任你。因此,在開始寫程式前,要先到 GCP 的 APIs & Services 中註冊客戶端,連結是這個 點選 CREATE CREDENTIALS 並選擇 OAuth client ID,創造一個新的客戶端憑證 我們要開發的是個網路應用,Application type 選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