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VirtualBox 上建置 Openwrt

現在工作會用到 Openwrt 當開發平台,但用起來一直卡卡的,想找時間從頭操作一次,看能不能深入理解系統的運作,說起來工作的重點就是不斷追求 balance,既能符合商業需求,又能持續成長。趁著年假有空,來玩玩看 Openwrt 有什麼特色。

首先是下載 Openwrt 並編譯,現在的 Openwrt 已經用 git 做版控,可以用 git clone 來放到自己的開發目錄

git clone https://git.openwrt.org/openwrt/openwrt.git
cd openwrt

剛下載下來的 Source code 沒有包含相關的 package,例如 python、driver 等等,因為後續開發會需要用到,先使用 feeds來更新並安裝 package

./scripts/feeds update
./scripts/feeds install -a

feeds是 Openwrt 內建的 script,如果想知道 command 的意思,可以用 help 。剛接觸 Linux 的人可能會不習慣看 help 來理解 command,可是用習慣之後,有問題能自己解,不用爬 Stack Overflow,對 Coding 幫助其實很大

./scripts/feeds -h
install [options] <package>: Install a package
...
update -a|<feedname(s)>: Update packages and lists of feeds in feeds.conf .

由 help 內容可以知道,update 是更新追蹤的 package list; install 則是安裝 package,如果沒有安裝, menuconfing 時就會看不到相關的 package ,因此這邊全部裝起來

接著進行環境準備,輸入 make defconfig 來檢查相關的 tool 有沒有 Ready,並產生設定文件 .config

再來使用 make menuconfig 來選擇要編譯的 package,找不到 package 的話可以用 / 加關鍵字搜尋,搜尋有支援 regular exp 喔!這邊先選擇 python3 、LuCI 、GDB , Target 用 x86 ,印象檔格式用 ext4

之後用 make -j8 全速編譯

編譯完得到映像壓縮檔,解壓縮

gunzip openwrt-x86-generic-combined-ext4.img.gz 

得到映像檔,為了讓 VirtualBox 可以掛載,要用 vboxmanage轉換為 vdi 格式

vboxmanage convertfromraw --format VDI openwrt-x86-generic-combined-ext4.img openwrt_x86.vdi
再來開啟 VirtualBox,建立 Virtual Machine

選擇 Type 為 Linux ,版本為 Linux 2.6 / 3.x / 4.x (32-bit) ,一路 Next 完成掛載

開啟 VirtualBox,可以看到

完成!已經在 VirtualBox 上掛載剛剛編譯好的 Openwrt 了!

Read more

OAuth 2.0 的身份認證:OpenID Connect

OAuth 2.0 的身份認證:OpenID Connect

OAuth 2 讓網路服務可以存取第三方的受保護資源,因此,有些開發者會進一步利用 OAuth 2 來進行使用者認證。但這中間存在著一些語義落差,因為 OAuth 2 當初設計目的是「授權」而不是「認證」,兩者關注的焦點會有些不同。OpenID Connect 是基於 OAuth 2 的一套身份認證協定,讓開發者可以在 OAuth 2 授權的基礎上,再加入標準的認證流程。在這篇文章中,我會說明授權跟認證的場景有何差異,並講解 OpenID Connect 如何滿足認證需求。 因為 OpenID Connect 是建構在 OAuth 2 的基礎上,我會假設這篇文章的讀者已經知道 OAuth 2 的組件與流程,如果你不熟悉,可以先閱讀另外兩篇文章 * OAuth 2.0:

By Ken Chen
更好的選擇?用 JWT 取代 Session 的風險

更好的選擇?用 JWT 取代 Session 的風險

因為 HTTP 是無狀態協定,為了保持使用者狀態,需要後端實作 Session 管理機制。在早期方式中,使用者狀態會跟 HTTP 的 Cookie 綁定,等到有需要的時候,例如驗證身份,就能使用 Cookie 內的資訊搭配後端 Session 來進行。但自從 JWT 出現後,使用者資訊可以編碼在 JWT 內,也開始有人用它來管理使用者身份。前些日子跟公司的資安團隊討論,發現 JWT 用來管理身份認證會有些風險。在這篇文章中,我會比較原本的 Session 管理跟 JWT 的差異,並說明可能的風險所在。 Session 管理 Session 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需要管理?我們可以從 HTTP 無狀態的特性聊起。所謂的無狀態,翻譯成白話,就是後面請求不會受前面請求的影響。想像現在有個朋友跟你借錢,

By Ken Chen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掌握生命週期

從併發的角度來看,Goroutine 跟 Thread 的概念很類似,都是將任務交給一個執行單元來處理。然而不同的是,Goroutine 將調度放在用戶態,因此更加輕量,也能避免多餘的 Context Switch。我們可以說,Go 的併發處理是由語言原生支援,有著更好的開發者體驗,但也因此更容易忘記底層仍存在著輕量成本,當這些成本積沙成塔,就會造成 Out of Memory。這篇文章會從 Goroutine 的生命週期切入,試著說明在併發的情境中,應該如何保持 Goroutine 的正常運作。 因為這篇講的內容會比較底層,如果對應用情境不熟的人,建議先看過同系列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由錯誤處理談起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值是怎麼傳遞? *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管理 Worker Pool 再回來看這篇,應該會更容易理解。 Goroutine 的資源使用量 讓我們看個最簡單的例子,假設現在同時開

By Ken Chen

Goroutine 的併發治理:管理 Worker Pool

併發會需要多個 Goroutine 來同時執行任務,Goroutine 雖然輕量,也還是有配置成本,如果每次新的任務進來,都需要重新建立並配置 Goroutine,一方面不容易管理 Goroutine 的記憶體,一方面也會消耗 CPU 的運算效能。這時 Worker Pool 就登場了,我們可以在執行前,先將 Goroutine 配置好放到資源池中,要用時再調用閒置資源來處理,藉此資源回收重複利用。這篇文章會從 0 開始建立 Work Pool,試著丟進不同的場景需求,看看如何實現。 基本的 Worker Pool Worker Pool 的概念可以用這張圖來解釋 Job 會放在 Queue 中送給 Pool 內配置好的 Worker,Worker 處理完後再將結果送到另一個 Queue 內。因為這是很常見的併發模式,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