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的 SMTP:以 Python 為例

從零開始的 SMTP:以 Python 為例

這陣子在重溫 SMTP,想說拿 Gmail 來測試,看看能不能從底層刻出一個簡單的 SMTP Client。沒有其他目的,本文會使用 Python 當範例,一步步實現 SMTP 協議。

Set Gmail

既然是用 Gmail,就要先把 Gmail 設定好。因為安全性的因素,Gmail 會管控部分應用程式,不讓它們登入,很不幸的,我們自己寫的 Python Script 就是所謂的低安全性應用程式。因此在測試前請先到 Google 設定頁面中開啟「允許低安全性應用程式」,測試完後再改回去。

Create a SSL Socket

在寫 Code 前,要先知道 Server 的位置跟 Port,參考 Gmail 頁面的說明

知道 SMTP 的 Server 是 smtp.gmail.com,SSL port 是 465。

創建一個 Socket,用來發送 SMTP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sl
import smtplib
import base64

mailserver = "smtp.gmail.com"
mailport = 465

context = ssl.create_default_context()

clientSocke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clientSocket.connect((mailserver, mailport))
clientSocket = context.wrap_socket(clientSocket, server_hostname=mailserver)

ssl 是用來加密,如果沒有加密,等於將自己的機密資訊暴露在網路上,現在比較正式的應用都會要求加密。如果沒有用 ssl 就要使用 tls,否則無法連線。

執行 connect 後,host 會跟 server 握手,雙方的連線就完成了。

Hello and Login

SMTP 的 Command 可以參照 RFC 821,連線相關的指令是 HELO 跟 AUTH LOGIN,前者用來通知身分,後者用來登入,記得要用 \r\n 結尾

recv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
if recv[:3] != '220':
    print("220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heloCommand = 'HELO Ken\r\n'.encode()
clientSocket.send(helo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250':
    print('250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heloCommand = 'AUTH LOGIN\r\n'.encode()
clientSocket.send(helo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如果前面的操作都順利,應該會收到 server 的回覆

220 smtp.gmail.com ESMTP d6sm6677367pju.8 - gsmtp
250 smtp.gmail.com at your service
334 VXNlcm5hbWU6

後面 334 是等待客戶端輸入,VXNlcm5hbWU6 是經過 base64 編碼後的 username:,簡單講,Gmail 在等登入資訊。

同樣將登入的帳號密碼編碼後傳送給 Gmail

clientSocket.send(base64.b64encode("account".encode()))
clientSocket.send("\r\n".encode())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clientSocket.send(base64.b64encode("password".encode()))
clientSocket.send("\r\n".encode())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得到回應

334 UGFzc3dvcmQ6
235 2.7.0 Accepted

看到 Accepted 代表登入成功。

Send Mail

到這裡就可以開始寫信了,使用 MAIL FROM: 標明寄件人,使用 RCPT TO: 標明收件人

mailCommand = "MAIL FROM: <sender[@gmail.com](mailto:[email protected])>\r\n".encode()
clientSocket.send(mail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250':
    print('250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mailCommand = "RCPT TO: <[[email protected]](mailto:[email protected])>\r\n".encode()
clientSocket.send(mail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250':
    print('250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寄件人跟收件人填自己的帳號。

接著用 DATA 表示信件內容

dataCommand = 'DATA\r\n'.encode()
print(dataCommand)
clientSocket.send(data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354':
    print('data 354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收到

354  Go ahead d6sm6677367pju.8 - gsmtp

表示 Server 等著接收信件內容,這時可以填入正文。正文結尾要用 .\r\n

message = 'Hello, world\r\n.\r\n'
clientSocket.send(message.encode())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250':
    print('end msg 250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Gmail Server 就會幫忙寄出這封 SMTP 報文。

Quit

完成後,不要忘記結束跟 Server 的連線,使用 QUIT

quitCommand = 'QUIT\r\n'.encode()
clientSocket.send(quitCommand)
recv1 = clientSocket.recv(1024).decode()
print(recv1)
if recv1[:3] != '221':
    print('quit 221 reply not received from server.')

打開 Gmail,看看成果

小結

簡單用 Python 跑一次 SMTP 的流程,其實就是不斷寫進各種指令,看看會吐什麼出來,好像有點造輪子的感覺?這類基礎打磨好,對熟悉網路通訊協議很有幫助。如果只是要寫應用,Python 有提供 smtplib,可以 call method 直接搞定。或者不一定要用 Python,直接用 telnet 跟 Server 連線也是個方式。

Reference

Read more

Weekly Issue 第 16 期:Anduril 的 MVP

近期嘗試降低 AI 相關選文,主要是因為我在閱讀時,不容易判斷內容是正確還是錯誤。本次選的「AI Evals 大辯論」在這點上就做得很棒,正反意見並陳,讓讀者知道自己哪些論點也有人支持,哪些論點具有爭議。 🗞️ 熱門新聞 The Amusement Park for Engineers 原本看是 Anduril 嘀咕幾聲(我對國防工業沒興趣),但看到一半覺得太讚了,推薦所有做產品的人閱讀。 這句話開始點亮我的眼睛:「那座臨時搭建的塔,是我們自掏腰包、為了驗證可行性而做的,幫助攔截了近一千磅的大麻,並導致數十起毒品走私逮捕 」 業界都說要做 MVP,但到底什麼是 viable?沒有 viable 的 MVP 只能稱為 prototype 而已。合作的 PM 有次說的傳神:「別人要樣品屋,但我們只有沒屋頂的牆壁。」 這篇雖然沒有講到 agile,卻做到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5 期:Go 語言從 1.25 支援 Flight Recorder

最近安排旅遊計畫,會到 Brisbane 居住三個月,突然跟熟悉的環境分開,用陌生眼光看待周圍一切,真是個特別的體驗。 世界依然在轉動,只是用了不同速度,反映在每週週報上,是項目變少了,可是內容變長了。 🗞️ 熱門新聞 Flight Recorder in Go 1.25 Go 1.25 開始支援 Flight Recorder。 以前要抓 trace,都是要等到事發後才能抓,有沒有可能事發前抓呢?有,原理很簡單,配置一塊記憶體存放臨時的 trace,如果符合條件,輸出持久化,否則丟棄,這就是 Flight Recorder。 官方給的範例很讚,像 slow request 這類例子,常常是處理 request 時遇到問題,在沒有 Flight Recorder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4 期:Product Hunt 已死

近期台灣技術圈新聞應該要算 Vibe Coding,無獨有偶的是,HN 上也談到類似的議題:行銷跟技術的界線在哪?哪些東西可以包裝成商品販售,哪些則是應該要有基本的自我審核? 🗞️ 熱門新聞 Product Hunt is Dead 有位產品創辦人寫了篇 Blog,標題比較聳動:Product Hunt 已死。 我沒特別 Follow Product Hunt,只有偶爾看看,但看完還是五味雜陳。依照文中所說,當你在 Product Hunt 發布產品後,會有一堆人來跟你說需不需要買讚,這讓我想到以前書市買榜的例子。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是行銷,只是對我來說,行銷跟欺騙還是兩回事。我比較不確定的是,假設今天換個場景,改為無傷大雅的善意謊言,我會同意嗎? ✨ 科技觀點 How to Lead in a Room Full of Experts

By Ken Chen

Weekly Issue 第 13 期:Google 無須出售 Chrome

Chrome 的判決出來了,Google 不用分拆,只需要保障競爭者能跟它公平競爭。 這個判決有指標意義,所有人都知道 Google 長期利用 Chrome 數據改善它的搜尋引擎,讓其他廠商處於競爭劣勢。要解決這問題,最簡單方式是要求 Google 出售 Chrome,而法官在仔細評估後,給出相當審慎的判決。 我喜歡這種法律見解,具有實務與原則的平衡,法律條文不應該是照本宣科。 🗞️ 熱門新聞 Google Can Continue Paying for Firefox Search Deal, Judge Rules 以前很少注意 Chrome 的新聞,剛好最近判決出來了,看了一些。 最驚訝的是,Mozilla 有 85% 的年度收入是由 Google 給的,如果判決禁止 Google 出錢成為瀏覽器預設的搜尋引擎,將直接影響到 Mozilla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