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生成重複代碼:使用 Go 的 Template
開發軟體時,常常會發現有些函式或方法很類似,例如對 Callback Function 來說,開發者都需要註冊回調函式,並在適當的時機,將資料交給回調函式處理,我們可以將這兩個動作,稱為 OnAction 跟 EmitAction。儘管繼承或組合能讓程式碼重複使用類似的組件,幫助開發者節省時間,但對於較複雜的情況,像是不同類(Class)的函式名稱也要不同時,仍需要仰賴開發者自行編寫。
試著想想,如果開發者僅僅寫設定檔(Config File),就有程式能根據設定檔來自動產生程式碼,不是很美好的事嗎?這是有的,在實務上,這類用於產生程式的程式被稱為 Code Generator,例如前面介紹過的 genny。Golang 有內建 generate 這個命令行工具,能幫助開發者將 Code Generator 跟編譯更密切結合在一起。
本文會用 Callback 的 Generator 當例子,講解如何開發並使用一套 Code Generator。需要 Clone 程式碼的,可以到這裡。
Design a Config File
我們的目標是設計一套程式,可以依照 Config 來產生 Callback Function,Callback Function 能根據 Config,而有不同的名字跟引數型別。對像 Golang 這類強型別又沒有泛型的語言來說,這是很實用的功能。
先看專案結構
.
├── Makefile
├── cmd
│ ├── codegen
│ │ └── main.go
│ └── example
├── config
│ └── callback.json
└── go.mod
codegen 內的 main.go 是主要程式碼,也就是 Code Generator;而 config 用於放置需要的設定檔。
Config 應該長怎樣呢?我們希望它是一個陣列,這樣就能將每個元素對應到不同的 Callback,元素應該是個物件,包含 Name 跟 Arg 兩個不同的鍵,如果用 JSON 格式來表達,它會長
[
{
"EventName": "Click",
"CallbackArg": "int"
},
{
"EventName": "Move",
"CallbackArg": "uint32"
}
]
EventName 是 Callback 的名稱;CallbackArg 是 Callback 的引數型別。
來看主程式的部分,在 main.go 中讀進 config,並 Parse 成 Struct
package main
import (
"encoding/json"
"fmt"
"io/ioutil"
"os"
"strings"
"text/template"
)
type schema struct {
EventName string
CallbackArg string
}
func main() {
var schemas []schema
data, err := ioutil.ReadFile("../../config/callback.json")
if err != nil {
panic(err)
}
err = json.Unmarshal(data, &schemas)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先建立個 Struct 來對應 config
type schema struct {
EventName string
CallbackArg string
}
再來讀檔案
data, err := ioutil.ReadFile("../../config/callback.json")
if err != nil {
panic(err)
}
接著反序列化 JSON,放進 array 中
var schemas []schema
err = json.Unmarshal(data, &schemas)
if err != nil {
panic(err)
}
完成對 config 的讀取。
Design Template
接著來設計 template,可以把它想像成是個餅乾模具,只要將麵團塞進模具放入烤箱烘烤,等待出爐後就是熱騰騰的餅乾。如果要換口味,也只需要調整麵團的配方,不需要動到模具。對照到程式碼,它可以看成是一段重複的程式碼原型,某些段落可以塞進變數,模板引擎會根據模板來渲染,達到客制化效果。
讓人驚奇的是,Golang 有內建 template,這再次讓人感受到 Golang 在應用開發上的優勢。
在原本的專案下,加入 template
.
├── Makefile
├── cmd
│ ├── codegen
│ │ └── main.go
│ └── example
├── config
│ └── callback.json
├── go.mod
└── tmpl
├── callbackTemplate.tmpl
├── contextTemplate.tmpl
└── main.tmpl
main.tmpl 用於產生主程式;contextTemplate.tmpl 用以產生一個 Struct,內有需要的 callback 函式;callbackTemplate.tmpl 用來產生 callback 的註冊及調用。
先來看要怎麼調用模板引擎,修改 main.go
t := template.Must(template.New("main.tmpl").ParseFiles("../../tmpl/main.tmpl"))
t = template.Must(t.ParseFiles("../../tmpl/callbackTemplate.tmpl"))
t = template.Must(t.ParseFiles("../../tmpl/contextTemplate.tmpl"))
err = t.Execute(os.Stdout, schemas)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使用 text/template 函式庫,在 ParseFiles 由檔案引入模板,然後用 Execute 來渲染模板,輸出的結果先導到 stdout,顯示於終端機畫面,如果開發者有需要,可以將它再重新導向到檔案中。
要注意 Execute 的第二個引數是 schemas ,這是由 config 中讀出的數據,也是要傳給模板的值。
來看看模板的內容,main.tmpl 是
package main
{{ template "contextTemplate.tmpl" . }}
{{ template "callbackTemplate.tmpl" . }}
用 {{ action }} 框起來的是模板的 action,可以當成是模板語法,{{ template }} 意思是引入其他模板,在 main.tmpl 引入其他兩個模板; . 是調用程式傳入的參數。
main.tmpl 內的 contextTemplate.tmpl 是另一個子模板,用於產生 struct
// Context can be used to callback
type Context struct {
{{- range . }}
{{ .EventName }}Callback func({{ .CallbackArg }})
{{- end }}
}
其中 range 是模板語言的迴圈,類似 Golang 的 for range; - 是省略 {{}} 前的空白,避免 action 干擾到模板。.EventName 跟 .CallbackArg 是傳入結構底下的欄位,也就是 config 中 EventName 跟 CallbackArg 的值。
經過 contextTemplate.tmpl 後,預期可以生成
// Context can be used to callback
type Context struct {
ClickCallback func(int)
}
Click 跟 int 都是依照傳入參數而建立。
main.tmpl 內的另一個子模板 callbackTemplate.tmpl 用於產生 function
{{- range . }}
// On{{ .EventName }} register a callback function
func (c *Context) On{{ .EventName }}(callback func(arg {{ .CallbackArg }})) {
c.{{ .EventName }}Callback = callback
}
// Emit{{ .EventName }} emit a callback event
func (c *Context) Emit{{ .EventName }}(arg {{ .CallbackArg }}) {
c.{{ .EventName }}Callback(arg)
}
{{ end }}
經過 callbackTemplate.tmpl 後,可以生成
// OnClick register a callback function
func (c *Context) OnClick(callback func(arg int)) {
c.clickCallback = callback
}
// EmitClick emit a callback event
func (c *Context) EmitClick(arg int) {
c.clickCallback(arg)
}
如此一來,就完成模板的設計了。
Add Template Action
儘管 Golang 模板有內建很多 action,但還是可能找不到想要的功能,例如,在 Golang 語法中,Struct Field 的名字首字母如果是大寫,意謂該 Field 是 Public,但另一方面,開發者又會希望 Function Name 要 Follow Camal Method。對應到需求是,如果 EventName 有時能大寫,有時能小寫,那就兩全其美了。
這時就是自定義 action 派上用場的時機了,要加入自定義 action,可以回去修改 main.go,加入
funcLowerCase := template.FuncMap{"lower": strings.ToLower}
t := template.Must(template.New("main.tmpl").Funcs(funcLowerCase).ParseFiles("../../tmpl/main.tmpl"))
用 FuncMap 建立一個鍵值對,key 是 action 的名字,value 是 action 的執行內容,這邊使用 strings 下的 ToLower 幫忙做大小寫轉換。
建立後的 func 可以用 Funcs 帶進模板中。
再來修改模板 contextTemplate.tmpl
{{ .EventName | lower }}Callback func({{ .CallbackArg }})
| 是 pipeline,可以將前項的輸出跟後項的輸入用管道連接起來,放在這邊,意思是將 EventName 傳給 lower,而 lower 正是剛剛建立的模板 action。
於是渲染效果變成
// Context can be used to callback
type Context struct {
clickCallback func(int)
}
處理好 scope 的問題了。
Try It
開發完成後,來看看如何使用。
一開始,先用 go run 來驗證程式是否正確
ken@DESKTOP-2R08VK6:~/git/medium-example-golang/codegen/cmd/codegen$ go run main.go
得到
package main
// Context can be used to callback
type Context struct {
clickCallback func(int)
moveCallback func(uint32)
}
// OnClick register a callback function
func (c *Context) OnClick(callback func(arg int)) {
c.clickCallback = callback
}
...
內容正確!將輸出導出到 context.go 的檔案中
go run main.go > ./context.go
在專案中新增使用的程式
.
├── Makefile
├── cmd
│ ├── codegen
│ │ └── main.go
│ └── example
│ └── main.go
├── config
│ └── callback.json
├── go.mod
└── tmpl
├── callbackTemplate.tmpl
├── contextTemplate.tmpl
└── main.tmpl
example/main.go 的內容是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printNum := func(num int) {
fmt.Println(num)
}
context := &Context{}
context.OnClick(printNum)
context.EmitClick(5)
}
使用 Context,並將 Println 註冊為 OnClick 的 callback,使用 EmitClick 將資料發送給 callback,OnClick 收到後就會將資料印出。
在本例中,發送的資料是 5
接著在檔案中加入 go:generate,讓 go generate 可以執行註解內容,產生 context.go
//go:generate bash -c "go run ../codegen/main.go > ./context.go"
用
go generate ./...
context.go 就被生出來了。
接著編譯並執行 example
ken@DESKTOP-2R08VK6:~/git/medium-example-golang/codegen$ ./bin/example 5
成功印出 5。
小結
Go 命令行工具的 generate 原本是為了方便整合外部工具,讓 Golang 編譯更順利,搭配 template 使用後,變成 Code Generator 的利器。
對於希望簡化程式碼,讓程式碼更具彈性,只要修改 config 即可完成擴充的人來說,Code Generator 會是個不錯的工具。實際上,以 Golang 目前沒有泛型的狀況來看,Code Generator 應該是一條開發捷徑;要注意的是,Code Generator 的用途是面向開發者,如果今天目的是要讓其他人容易使用,應該也要試試看用 Reflect 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