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

Weekly Issue 第 7 期:從 GitHub Spark 看 Prompt 工程

近期開始有人建議用 Context Engineering 來取代 Prompt Engineering,的確相較於 Prompt,Context 是更精確的用詞。前一期也提到,當 Duolingo 的 CEO 被問到 AI 是否只是模型套皮時,他也說模型一定有影響,但更多是關乎你的 Context。 那麼,業界現在是如何看待 Prompt 的呢?Github Spark 跟 V0 的例子或許能提供一些參考。 🗞️ 熱門新聞 Using GitHub Spark to reverse engineer GitHub Spark GitHub Spark 最近推出公開預覽,讓你可以用 prompt 直接開發應用。 作者用逆向工程,找出 Spark 的 system

By Ken Chen

Go

初探 Go 的單元測試:兼談 Stub 跟 Mock

測試是程式的防護網,能確保程式符合設計,而當開發者需要對程式進行重構,以增進品質時,測試也可以確保程式不會出現改 A 壞 B 的情況。從商業角度來看,測試能降低維護與改善程式的成本,進而提高軟體開發的競爭力。 既然測試這麼好,那為什麼常看到軟體專案中沒有測試?在我的經驗中,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是軟體開發初期,架構還不是很穩定,API 隨時有可能改變,在 API 不穩時,如果就開始寫大量測試,會造成後面很大的維護成本,試著想想,API 的改變,可能就牽涉到測試流程跟測試資料的改變,而之前的 Corner Case 很可能都變成沒有價值的投資,在這情況下寫測試沒有意義。 再來,程式中可能會引用到第三方套件,例如 ORM 或 HTTP 之類的外部依賴,如果要實際測試,就會需要建構測試環境,而這些也會有建置與維護成本,像是網路斷掉,可能就會在程式邏輯沒動到的狀況下,讓 HTTP 的測試失效,這些維護成本會讓寫測試的投資報酬率看起來不太划算。

By K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