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Native

配置存放於環境:Go 應用的配置實踐

Go

配置存放於環境:Go 應用的配置實踐

在雲原生的環境中,程式通常採用容器部署,而不同環境間所需要的配置也會不同,像是開發環境的資料需要與生產環境分離;金絲雀部署要分流生產環境的流量,但不會寫資料到生產環境中;開發環境為了除錯,要印出 level 低的 log;開發環境跟生產環境要拿取的 key vault 的 key 跟 version 不同;等等。在雲原生的時代前,開發人員或維運人員通常會各自維護一份執行的程式,開發在開發環境中驗證後,交付維運部署上線,一次性處理好配置;但在雲原生時代,部署變得越來越頻繁,幾乎不太可能手動管理。這時要把問題倒過來想,不是因應開發出來的程式來設定配置,而是有沒有可能,因應部署會遇到的問題來設計開發? Store config in the environment Heroku 基於 SaaS(Software-as-a-Service) 實踐,歸納出 12 條雲原生應用的設計原則,稱為 The Twelve-Factor App,其中關於配置,

By Ken Chen
配置即代碼:Ansible 入門

Cloud Native

配置即代碼:Ansible 入門

之前負責產品研發時,常常需要因應客戶需求,更新終端裝置上的應用程式。因為終端裝置在廠區可能一次就是幾十幾百台,如果用手動更新大概當天就不用做事了。Ansible 這類組態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軟體就是為此而生。相對於同類軟體,Ansible 的系統需求單純,只要 Client 端有安裝 Python 即可,很適合資源受限的嵌入式系統。 這篇會用 Ansible 來模擬簡單的 Python 應用程式更新,看看它如何處理 Deployment 的問題。 Install Ansible and Setup Environment 首先在 Server 端安裝 Ansible,如果你使用的是 Ubuntu 的話,只需要執行 sudo apt-get install ansible 同時,使用一台 Raspberry Pi Model B

By Ken Chen

Cloud Native

全世界都是你的工作室:GCP 的雲端開發環境

最近看到 Heron 的 Medium 在討論使用 iPad 來開發程式,深深被 Thin Client 給感動了。如果能從硬體裝置中解放,不用開發程式前還需要花費大把時間精力來架設環境,那我們就能更快驗證,更快學習,更快迭代,把時間花在重要而有價值的事上。 Thin Client 的概念說來單純,我們可以將所有能連上網路的介面都可以當成終端,在傳統開發環境中,終端跟運算是放在同一台機器上,輸入完成後,使用機器的資源來進行運算,像是編譯程式、執行與提供服務;但自從有了雲端後,可以將這類運算都交由雲端處理,只要有個合用的終端介面能輸入與呈現資訊,就能得到運算結果。 Apply GCP free plan 既然運算資源放在雲端,首先要申請一個雲端帳戶,這邊以 GCP 的免費方案為例,首先點選 GCP 的免費試用 GCP 的免費方案提供 $300 刀的額度,還有 12 個月的使用時間,

By Ken Chen